追寻真实的阅读──《最后一课》教学案例与点评 2020-11-17 0 八年级语文 一、引言与背景《最后一课》是一篇经典作品。文中表现的爱国之情和亡国之痛,是同类小说中最有深度和厚度的。以往教学,每次总有不少的遗憾,总觉得学生一直在文本外打转,虽然也能说出小说的主题等等,但总觉得隔靴搔...
我教学生理解《最后一课》标题 2020-11-17 0 八年级语文 都德的小说《最后一课》大家都是挺熟悉的吧,可对于刚学习这篇小说的初中学生,一开始就容易出现的一个错误是:学生很容易把“最后一课”理解为最后一节课,或最后一篇课文,我在教学中就曾经遇到过多次,我一...
对《口技》译文的一点异议 2020-11-17 0 八年级语文 “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,奋袖出臂,两股战战,几欲先走。”译文是这样的:“在这种情况下,宾客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的,(他们)捋起衣袖,露出手臂,两腿打抖,几乎想要争先恐后地逃跑了。”对此译文有点异议...
《口技》有关资料 2020-11-17 0 八年级语文 一、关于本文的场面描写《口技》一文,在场面描写上,尤其对热闹场面的描写十分生动、形象、细腻,颇具特色。首先,大凡要写好一个场面,尤其是热闹场面,先要有一个全面的鸟瞰图。《口技》一文的第一部分(第一段)是写表...
漫谈《口技》 2020-11-17 0 八年级语文 《口技》作者林嗣环没有诗文集流传下来,这篇《口技》见张潮编的笔记小说《虞初新志》,据张潮自序,《虞初新志》成于康熙二十二年癸亥,可以推知《口技》至晚是清朝初年写的。文章的原题是《秋声诗自序》,这是说,林嗣...
《口技》作者林嗣环 2020-11-17 0 八年级语文 重点是课文的第二部分(2~4自然段),口技所表演的是半夜深巷中一个家庭的情况。在每个自然段中写得又错落有序。写夜半惊觉:由远而近,远是犬吠声,近听“妇人惊觉欠伸”,写妇、写夫、写儿次序有先后,并各具情态。...
《口技》译文参考 2020-11-17 0 八年级语文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。一天,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,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,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,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、一把椅子、一把扇子、一块醒木罢了。客人们围坐在...
《口技》作者林嗣环 2020-11-17 0 八年级语文 现行初中语文课本选了一篇清代初年的作品《口技》,作者为林嗣环。林记述他亲身听到一场口技艺人表演的全过程,绘声绘响,维妙维肖,使读者如历其境。文章简短、精练、层次分明,堪称中国古代记叙文的上乘佳作。林嗣环...
《口技》课文详注 2020-11-17 0 八年级语文 口技①京[国都,指当时的京城北京。] 中有善[善于。]口技[用口摹仿各种声音的技艺。]者。会[适逢,正赶上。]宾客大宴 [用酒肉款待宾客。宾客大宴,也就是“大宴宾客”],于厅事[大厅,客厅。]之东北角,施[设置,安放。]八尺屏...
《口技》可否删除结尾句? 2020-11-17 0 八年级语文 不能删掉。结尾和开头呼应。若改为“抚尺一下,群响毕绝”,同样是首尾照应,但它只能表明演出的结束,达不到余音绕梁的效果。“一人、一桌、一椅、一扇、一抚尺而已”重复开头,以此作结,既起到了...
《口技》标点质疑 2020-11-17 0 八年级语文 《口技》是古典文学中的一篇美文。它短小、浅显、故事性强,很适合中学生的认知层次,因而多年来初中教材把它作为了传统篇目。但是文中第4自然段:“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,奋袖出臂,两股战战,几欲先走。”一...
《最后一课》教学片断赏析 2020-11-17 0 八年级语文 【教学内容】《最后一课》下课部分内容。【教学目标】1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。2、通过表演,加深学生对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的理解。【教学重点】通过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动作、语言、神态体会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...
《最后一课》课堂实录 2020-11-17 0 八年级语文 一、导入新课教师:请大家来读一读投影上的诗歌,读完后试着给这首诗取个名字。(教师出示投影1。学生自由读,取名。)学生:题目可以叫“最后一课”。学生:我取的名字是“最后的晚餐”。教师:两位...
《最后一课》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评析 2020-11-17 0 八年级语文 【教学目标】1、感受课文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。2、了解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: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性格。3、了解小说的三要素:情节、环境、人物。【教学重难点】1、分析通过语言、动作、表情、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...
《口技》写听众反应的高超艺术 2020-11-17 0 八年级语文 奇文《口技》中,所调动的各种写作手法,是各见奇效的。如首尾两段,极写道具之简,意在突出艺人一张嘴的精绝技艺;更多的是正面描述,把艺人口中发出的各种声音表现维妙维肖,栩栩如生,绘声绘色,逼真传神;文末对口技的精彩表...
《最后一课》教学感悟 2020-11-17 0 八年级语文 三月中旬,我在初一⑵班讲了《最后一课》。这是一篇经典小说,也是一篇讲读课文,我期待着师生互动,获得成功。针对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只习惯于平铺直叙地叙事,不会描写人物,因此,我在备课时将重点放在:一,掌握人...
《最后一课》教学反思 2020-11-17 0 八年级语文 《最后一课》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,主题表现深刻,艺术手法生动,我很喜欢。可从教近10年,这篇课文教了几遍,每次教完后都有很多遗憾。这一次在新课程理念的启发和引导下,重新接触这篇课文,终于找到问题所在:害怕学生这个...
《最后一课》教学反思 2020-11-17 0 八年级语文 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《最后一课》勘称一篇爱国主义的宣言,至今仍为人们传诵。但在教授这篇课文时,我却考虑到了这样一个问题,现在的孩子们能找到与文章的情感共鸣吗?如果没有感情上的认同,没有调动起他们学习文章的...
向韩麦尔先生学习课堂教学心理学──《最后一课》教学一得 2020-11-17 0 八年级语文 课堂教学就只是传授知识,训练能力吗?教育心理学的回答是否定的。因为人的认知活动都难免要受情感的制约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,学生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,认知信息的交流同时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。如果没...
《口技》内容分析 2020-11-17 0 八年级语文 本文是以记叙的方式写的文言文,但中间对口技表演采用了较多的摹状貌的说明方法,生动、形象,因此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。全文是围绕着一个“善”字,层层展开记叙,描写和议论的:1、篇首点题,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