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教学目标
1认知目标:学会欣赏咏月的诗句。
2能力目标:养成良好诵读诗歌习惯,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。
3情感目标:感受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情怀。
二教学内容
1教学内容:这首词上阕写中秋赏月,因月引发对于于仙境的奇想,通过“天上”与“人间”的相互比较,指出“何似在人间”。
下阕望月怀人,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。结构上,由月及人。最后,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这两句并非是作者的自慰和共勉,也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、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,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旷达心境。
2教学重点:学会欣赏咏月诗句,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。
3教学难点:感受诗人对亲人的思念情怀。
三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的分析
初二学生对于词并不陌生,对于诗词的积累有一定的基础,他们喜欢读诗词,但由于年龄及生活面的局限性,又使他们对词的意境、如何鉴赏难于把握。因此,教会学生如何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脉搏,如何读词、鉴赏词应是本课的一个重点。
四教学媒件选择与应用设计
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,给学生形象具体的感官体验,通过flash的运用,激发学习兴趣,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主观能动性。
五教学方法
启发式、问答式、讨论式
六教学过程
导入
1问: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,有一个关于月亮的节日,是哪一个节日?(中秋节)
2八月十五月儿圆,月圆人团圆,在这里月代表着一家人的团聚,然而古人的诗词中,月不仅代表这种情感,譬如说李白的《静夜思》(学生齐背)
问: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?(思念家乡、思念亲人)今天,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首中秋夜思念亲人的词《水调歌头》。
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
苏轼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宋代词人,与父苏洵、弟苏辙并称三苏。写作时正任密州太守,政治上失意,与弟弟子由分别六七年,在中秋夜思念弟弟,写下这篇文章。
明确知识范围点:苏轼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
让学生结合词前小序体会。
预习检查
婵娟(chan2)绮户(qi3)宫阙(que4)玉宇(yu3)朱阁(ge2)
初读全诗,感知内容
发挥想象,再现当时情景
1以前后桌为单位,讨论理解这首所表达的情境。
2指名表述。(跟随系列幻灯片)
3重点提示:今夕古
再读这首词,体会重点语句。
1问:这首词哪些是虚景,哪些是实景?
学生自读全词,指出答案。
指名回答,更正答案,并指出虚景同实景之间的区别。
2问:上阕写的是什么?下阕写的是什么?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?
让学生分组讨论。
指名回答。
3你最喜欢哪句词,并谈谈理由。
指名回答。
4词中哪句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?(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)
拓展练习
我们学过许多有关月的诗句,请同学们指出,并谈谈你的理解。(这道题难度较大,可提示学生从理解诗句意思和作者情感方面出发说明。)
听歌
播放flash动画,让学生欣赏。
总结
作业:背诵这首词。
板书
水调歌头
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
望月(写景)
怀人(抒情)
声明: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:yuname@163.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!
原文地址:水调歌头8发布于2020-11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