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案示例:酸的通性pH之一
教学目标
1.从电离的观点了解酸的通性,结构决定性质,由盐酸和硫酸的结构特点引出酸的通性。
2.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并会运用。
3.了解酸的分类和命名。
4.了解pH与溶液的酸、碱性关系,pH试纸的用法,溶液酸碱度对生产的意义。
重点
1.酸的通性和金属活动性顺序。
2.溶液的pH。
难点
1.金属活动性顺序。
2.溶液的pH。
教学用品
镁条、锌粒、铁钉、铜丝、稀盐酸、NaOH溶液、蒸馏水、土壤样品(2g)、酚酞试液
酸式滴定管及滴定夹,铁架台、锥形瓶、pH试纸、表面皿、玻璃棒、试管架、试管
第一课时
教学过程
【提问】
1.盐酸和硫酸有那些主要的化学性质?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。
2.如何用一种简便方法检验某无色溶液是酸溶液?请同学回答并作实验证明(紫色石蕊试液变红)。再问为什么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?学生讨论得出溶液均可电离出H+,引入新课。
【板出】
一、酸的通性
1.酸的通性
(1)酸与指示剂作用: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,无色酚酞试液仍无色。
(2)酸+活泼金属→盐+H2↑
(3)酸+碱性氧化物→盐+水
(4)酸+碱→盐+水
(5)酸+盐→新酸+新盐
【讲解】
研究个别酸(盐酸、硫酸)的性质,引出酸的共性——通性。通性是一般规律,有普遍性,但规律有一定的条件和适用范围,不能绝对化、任意套用。如在金属与酸的反应中,是否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都得氢气?都发生置换反应?(请学生回答)是否所有金属都与酸反应?金属与酸的反应有那些规律呢?
【学生作实验】
稀H2SO4分别与镁、锌、铁、铜反应。
注意观察冒气泡的剧烈程度(铜可以加热试之)
根据实验现象,学生进行讨论,总结酸与金属的反应情况。
【讲解】
由实验看出,Mg、Zn、Fe与稀硫酸反应,且剧烈程度渐弱,而Cu与稀H2SO4不反应。金属与酸(溶液)反应与金属性质有关,经过长期实践排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。
【投影】
金属活动性顺序表:
K、Ca、Na、Mg、Al、Zn、Fe、Sn、
Pb、(H)、Cu、Hg、Ag、Pt、Au
【讲解】
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H前面的金属都能和稀酸(H+)反应放出氢气,越靠前面的金属反应越剧烈;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H后面的金属(Cu、Hg、Ag、Pt、Au)和稀酸(H+)不反应。
声明: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:yuname@163.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!
原文地址:九年级化学下册《酸的通性pH》教学设计之一发布于2020-11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