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内容 | 世说新语两则 | 年级学科 | 七年级语文 | ||
教学课时 | 共 4 课时 第 1 — 4 课时 | 课 型 | 普通课 | ||
教学目标 | 1. 借 助工具书认知生字词并理解其意。 2. 通过理解疏通背诵课文,理解人物性格特征。 3.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外,学习古人的智慧、诚实、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。 | ||||
教学重点 | 1. 积累文言词语、背诵课文。 2. 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的评价。 3. 元方批评父友失信、无礼,最后却 “ 入门不顾 ” ,是否有失礼仪。 | ||||
教学难点 | 通过理解疏通背诵课文,理解人物性格特征。 | ||||
教学准备 | 课本、教 辅资料、教案 | ||||
教 学 过 程 | 二次备课 | ||||
第一课时 一. 导入 同学们,之前让你们背了一首曹操的《龟虽寿》都会背了吧?(会),我们通过那首诗可以感受的到曹操的雄心壮志,那曹操晚年之后,将他的位子传给了曹丕,但是这个曹丕呢并非善类,他即位后一直对才华横溢的弟弟心怀忌恨,更想借机杀了他,所以就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一首诗,不然就砍了他,最终 …… 同样,今天我们再来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少年,下面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大声诵读课文(板书) 二.走进作者及作品 刘义庆 南朝宋文学家,彭城人 ,曾任荆州刺史,爱好文学。 《世说新语》原为 8 卷,分德行、语言、政事、文学、方正、雅量、识鉴、赏誉等 36 门,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、行事、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、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。鲁迅称之为 “ 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” 。本书所记大多是是传闻、轶事,以短篇为主,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其事,语言简练,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。 《咏雪》选 自“言语”一门,《陈太丘与友期》选自“方正”一门。 三.诵读课文,理解重要字词 1. 老师范读,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、表情,注意句子的节奏。 2. 学生自由朗读,达到熟练程度。分角色朗读课文,教师指点。 3. 学生再读课文,找出不懂的字词并提出,教师引导点拨其意,并初步疏通所在句子的意思。 “内集”、“俄而 ” 、“欣然”、“何所似”、“差”、“拟”、“未若”、“因” 四 . 疏通课文,理解文章大意 在理解所有字词含义的基础上,学生默读课文,尝试自己疏通句意。老师点拨。 第二课时 一. 检查诵读、词义及翻译。 二.归纳总结 1. 古今异义 ( 1 )与儿女谈论文义 儿女:古义,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;今义,指儿子和女儿 ( 2 )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:古义,差不多,大致;今义,不相同 ( 3 )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:古义,凭借;今义,因为 2. 特殊句式 ( 1 )倒装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?(宾语前置,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) 撒盐空中差可拟。 ( 2 )判断句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。(判断句,用也表判断) ( 3 )省略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,左将军王凝之妻也。 三.剖析文章,感悟主旨 1. “寒雪”“内集”“欣然”“大笑”’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? 明确:融洽、温馨、轻松、欢快等 2. 文中“兄子”和“兄女”分别是怎样对白雪进行比喻的? ( 1 )撒盐空中差可拟 (雪的颜色和下落姿势和盐相近, 简单直白,注重形状的相似) ( 2 )未若柳絮因风起 (风趣灵动,有春天的生机,富有诗意和意蕴,形神兼似) 3. 对于胡儿和道韫,你认为谢太傅更欣赏谁的才气? 4. 感悟主旨 本文通过叙述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“咏雪”一事的始末,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。 第三课时 一. 导入 同学们,之前我们学习了《羚羊木雕》一课,文中的“我”对我的朋友万方失信了,然而文章结局却出乎意料,她居然原谅了“我”,那今天我们同样来学习一篇朋友间是否讲信用的文章——《陈太丘与友期》。(板书) 二.诵读课文,理解重要字词 1. 老师范读,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、表情,注意句子的节奏。 2. 学生自由朗读,达到熟练程度。分角色朗读课文,教师指点。 3. 学生再读课文,找出不懂的字词并提出,教师引导点拨其意,并初步疏通所在句子的意思。 “期”、“去”、“乃”、“至”、“戏”、“不”、“委”、“惭”、“顾”等 四 . 疏通课文,理解文章大意 在理解所有字词含义的基础上,学生默读课文,尝试自己疏通句意。老师点拨。 第四课时 一. 检查诵读、词义及翻译 二.归纳总结 1. 古今异义 ( 1 )陈太丘与友 期 行。 期 古义:约定 今义:日期 ( 2 )太丘舍 去 。 去 古义:离开 今义:前往,到 … 去 ( 3 )相 委 而去。 委 古义:丢下、舍弃 今义:把事交给别人去办、委托 ( 4 )下车 引 之。 引 古义:拉 今义 : 引导 ( 5 )元方入门不 顾 。 顾 古义:回头看 今义:照管 2. 通假字 尊君在不 (“不”通“否”,句末语气词,表询问) 3.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对子骂父,则是无礼。 “ … 则是 … ”是判断句的标志,这里是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判断。 省略句 待君久不至,已去。 省略主语,应该是“(家父)待君久不至,已去。” 三.探究性学习 1. 人物形象分析 按照交代、开端、高潮、尾声的顺序讲解,老师引导学生剖析文章,透析人物性格。 2. 元方反驳“客”的话精彩在何处? 他的反驳有三个特点:首先言简意赅,内容凝练。“期日中”是前提,“ 日中不至”是无信,“对子骂父”是无礼,这些都写的很清楚;其次,条理清晰,有理有据。先言前提,再指出言而无信和无礼的表现,有根据,有结论;最后,用词讲究分寸,“无信”“无礼”义正词严,不失身份,也不过火。 3. 元方“入门不顾”是否失礼?说说你的看 法。 ( 1 )不失礼(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,不反省自己的过失,反而怒责太丘,语言粗野;小元方则针锋相对,指出对方“无信”、“无礼”,义正而辞严。所以,这一则的核心是“无信”、“无礼”,宣扬的是正直不阿,为人正派的品格。) ( 2 )失礼(因为“友”毕竟是与父亲平辈,不应不尊重长辈。应该始终有礼貌,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,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, 允许人家道歉。) 4. 本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? 通过陈太丘的行为,我们知道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; 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,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;通过友人的行为,知错就改,而友人又从反面告诉了我们一个人办事要讲诚信,为人要方正,否则会失去朋友、失去友谊。 5. 感悟主旨 本文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。赞扬了陈元方的聪明机智,明白事理,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要讲诚信。 | 生介绍,师补充 尽量让学生多读,达到熟能成诵 让学生自己找出特殊字词句 活跃课堂气氛 学会归纳 师边讲解边板书,引领学生分析 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分析问题 教会学生概括主旨的格式:通过讲述 …… 赞扬 / 表现了 ….. | ||||
板书设计 | (咏雪) 雪天论诗 撒盐空中 出题回答 柳絮因风起 赞美才气 (陈太丘与友期) 交代:期行——不至——舍去——乃至 父友: 言而无信 (问) 开端 元方: 懂礼识义 (答) 针锋相对 据理驳斥 父友:言语无礼 (怒:非人哉) 正直不阿 高潮 聪慧明理 元方:义正词严 (曰:无信、无礼) 父友:知错能改 (下车引之) 尾声 元方:童真无邪 (入门不顾) | ||||
教学反思 | 激发学生激情,活跃课堂气氛 | ||||
备课组长审核签字 |
声明: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:yuname@163.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!
原文地址:世说新语两则 教案.发布于2020-11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