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
教学目标
1、
学习修辞方法:比喻、拟人、对偶。
2、
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,描写的形象性,蕴含的深刻性。
3、
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,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、作者表达的感情,从中接受美的熏陶。
教学重点:
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,描写的形象性,蕴含的深刻性。
教学难点:
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,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、作者表达的感情,从中接受美的熏陶。
教学过程
环节 |
教师活动
学生活动
设计意图
时间
一、导入新课
北方冬天的雪,纷纷扬扬地飘落,它覆盖着原野、山村、村庄、道路。漫天皆白,玉龙飞舞,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。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,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,他的词作《沁园春.雪》就是咏雪的名篇。(板书课题)
正音:分外、妖娆
、逊、数、汗
解词:惟余、竞、折腰、
红装素裹、风骚
通过创造意境引入课文
1
分钟
二、
整体感知
1
、范读全词(或放朗诵录音),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,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。
2
、引导学生齐读一遍。
3
、教师讲解:这首词分上下两阕。上阕写景,实景有飞雪、冰封、长城、黄河、群山、高原;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,大气包举,气象雄伟。下阕议论、抒情,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,赞美当代革命英雄,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。
1
、有感情地齐读一遍。
2
、总体上感知这首词,明确上阕写景,下阕议论、抒情
培养朗诵能力,总体感知诗词
14
分钟
三、
重点学习与训练
1
、逐层分析上阕结构:
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?所写景物有何特点?
2
、引导学生明确下阕结构(下阕可分为几层?)
解题思路:
4
.逐层理解下阕:
①问题: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?它的作用是什么?
明确:
1
、上阕
总写北国雪景,“千里”“万里”是互文,千万里冰封,千万里雪飘,写也视野的辽阔。“封”写地面,凝然安静;“飘”写天空,雪姿轻盈。一静一动,动静结合,相映成趣。
2
、下阕可分三层。前两句为第一层,过渡;中间七句为第二层,评古;后三句为第三层,论今。
深入了解诗词结构
15
分钟
四、朗诵训练
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
齐读这首词两遍(可放录音或范读,让学生小声跟读一遍,第二遍高声齐读)
培养朗读能力,陶冶情操
5
分钟
二、
作业布置
1
、背诵、默写这首词。
2
、根据自己的印象,写一段雪景的文字。字数不限。
声明: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:yuname@163.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!
原文地址:第十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沁园春雪 教案发布于2020-11-17